學生能從研學旅行中收獲什么?
文章來源:心里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人氣:6087 發(fā)布時間:2018-09-20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笔枪湃说慕陶d,如今這種學習方式走進了中小學校園,學生們可以到更廣闊的天地學習成長。這一新的教學方式為什么受到國家的關注和大力倡導呢?
一、拓展學生視野,夯實知識
學生所學的大多是書本知識,即使是通過實驗來獲得知識、技能,也是在學校為背景的實驗室條件下,以間接經(jīng)驗和理性知識為主,接地氣的感性知識始終欠缺,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依然如此。因此,如何破解將知識生活化的命題,即由理性知識獲得為主轉變?yōu)槔硇灾R和感性知識獲得兼顧,由學習間接經(jīng)驗為主轉變?yōu)橹苯咏?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相輔相成,就成了當前教育的一大難題。而研學旅行就是破解這一難題的秘鑰。學生在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場景中彌合習得的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的縫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第二次飛躍。
二、讓孩子擺脫了互聯(lián)網(wǎng)束縛
互聯(lián)網(wǎng)的觸角早就伸向了中小學生,讓孩子放下手機、走進自然、多讀書的呼吁越來越多。盡管我們不能因此評判互聯(lián)網(wǎng)危害巨大,但作為“數(shù)字原住民”一代的青少年,成長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比以往更為復雜,所以基礎教育也需要一種逆向思維,研學旅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學生以一種謙遜的態(tài)度,離開冰冷的屏幕,打開本真的心靈,走向純粹的自然。
三、一堂安全教育體驗課
在研學旅行中,家長們都會擔憂:這么多孩子一起出門,老師照看的過來嗎?會不會碰到交通意外?萬一走丟了怎么辦?校長會苦惱:什么樣的出行方式最安全?什么樣的旅行路線最保險?要派多少人跟班?真出了事誰負責?歸根結底就在“安全”兩個字。
安全是頭等大事,是研學旅行的底線,事實上,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如何保證自身安全,這本身就是一堂安全教育課。乘機坐車,系好安全帶;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危險區(qū)域,不隨意亂闖……諸如此類的安全常識,在旅行中實踐,更容易“入腦入心”。保證研學旅行的安全,思路要從“出事怎么辦”向“保證不出事”轉變。購買保險、事后賠償,是“兜底”的后備,但更重要的應該是活動前的方案、行動前的備案和應急時的預案。
四、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的交流
在過去,家校之間的交流溝通往往只依賴于“家長會”,研學旅行的實施會提供更多的機會讓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討論學習之外的問題,利于家長和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性格、愛好、社會責任、探索能力、同伴友好、自理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特點。同時學生可以接觸到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和更多的人接觸,了解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狀態(tài),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
研學不是享受,而是一種體驗。對同學們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的親近感、 豐富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著重要作用,而這些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