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旅行都是人類豐富見聞、拓展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育形式,研學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和自然,在這樣一個別樣的課堂中,學生在行走中拓寬了視野,在青山綠水中看到了祖國之美,更在其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納入課程,凸顯目標
1.突出課程的知識性
學校將研學旅行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有機結合,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以研學旅行資源為基礎,結合學生自身認知難力,整合開發(fā)、制定研學方案,形成課程內容,并結合研學旅行線路的特點,提出具體目標。如結合高中各學科以及學科之間交叉知識的探究,發(fā)現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了解研學目的地自然風光、人文習俗及歷史文化,加深對自然、社會、文化、歷史的認識;增強學生對美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體驗研學探究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2.突出課程的實踐性
學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把每一位學生都放在心上。無論是尋找靈山秀水,還是品味園林文化,無論是領略國學精髓,還是探尋古都圣地,學校都積極突出實踐,注重體驗。
3.突出責任性
結合學?!柏熑谓逃边@一核心理念,在研學過程中,學校著眼于生活實際,把學生從最簡單的生活層面引領到更加廣闊的社會生活舞臺,一方面讓學生互勉互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集體協作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與社會的接觸中培養(yǎng)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
4.提前部署,細致謀劃
學生集體外出,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學校在每次研學游之前,都本著嚴實精細細的原則,提前部署,細致謀劃,制訂細致周全的實施方案。
一是成立組織,落實安全教育。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研學旅行領導小組,制訂《研學旅行安全管理細則》 《研學旅行突發(fā)事件應急方案》 《研學旅行指導教師職責》等方案或措施,就活動的安全、任務與宗旨、線路選持擇與主題、輔導教師配備、家長動員、學生報名等做研究與部署。精心安排分管校長或中層領導作為領隊,承擔學生管理及安全保障,負責計劃、統(tǒng)籌、協調、保障等工作。在出發(fā)前,學校通過班會、集體會議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包括乘車安全、住宿安全、飲食安全、游覽景點安全等,向學生強調研學旅行是一門課程,而不僅僅是旅行。
二是家校配合,確保學生安全。印發(fā)“致家長的一封信”,告知學生家長研學旅行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注意事項,家長結合孩子的身體狀況,告知班主任能否參加。
三是發(fā)放研學手冊,開設研學講座。制定《研學旅行課程手冊》,手冊中既有研學旅行介紹,又有相關方案、安全要求;既有研學景點介紹、行程安排,又有學生在過程中的記錄和活動后的研學總結,從而讓學生的研學之旅有了依托。
四是精細嚴格,強調過程管理。在研學過程中,每班級一輛車,每名學生座位固定,小組固定,每個班級是統(tǒng)一出發(fā),統(tǒng)一參觀,發(fā)揚團隊精神。同時,每到一個參觀點,在安排好學生游覽后,班主任和隨行中層領導都通過專用微信群及時向帶隊領導匯報情況。
(二)主題鮮明,且游且學
學校結合研學路線,融入當地特色,把學校研學游分為“愛國之旅”“自然之旅”“文化之旅”三大研學模塊。
1.愛國之旅
愛國之旅主要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通過研學旅行傳輸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白窇洑v史、以史為鑒、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發(fā)奮讀書、振興中華”,讓學生將歷史與現實形成對比,反思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為中國夢的實現而不斷努力。
2.自然之旅
自然之旅主要讓學生感受自然山水之美,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用心去觀察大自然的奇異現象,感受大自自然的神奇與瑰麗,感覺祖國的靈山與秀水。學生不僅放松了身心,還結合文學、自然、地理、歷史等多學科知識,進行實地考察,實地探究。
3.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將中華民族積淀下的文化底蘊和智慧結晶通過研學旅行活動傳遞給學生,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將中華民族悠久、厚重的歷史引入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原汁原味的文化遺跡、歷史遺跡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三)活動延伸,收獲滿滿
研學旅行盡管只有數日,但學生們在身體、心理、情操、品德等方面均得到發(fā)展,收獲頗豐。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在研學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親身體驗了課本中的人文精髓,產生了對文化知識的濃厚興趣。
1.寓德育于活動中,展現學生風采
在研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一起體驗各地不同的文化,感受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文明地進行考察,無論是乘車,還是就餐、住宿、游覽等都能夠守時、守紀、互幫互助,體現了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也展現了學校的精神面貌。
2.展示學生成果,匯編優(yōu)秀作品集
研學游后,學校應重視對學生研學旅行文字、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的收集、整理及評選活動。舉辦攝影比賽,將評選出來的美麗的照片制作成展板在校園內展示;對學生的研學報告進行評比,將優(yōu)秀的報告匯編成冊;進行研學旅行征文評比,讓學生有所游,有所思。
學校應進一步研發(fā)研學活動課程,讓其系統(tǒng)化,使其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僅僅停留于研學活動舉辦的階段性時間,而是充分滲透到平時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同時,將社團活動與研學游結合起來,舉行微講座、微博覽會,形成微課程,這都是研學旅行活動的一種延伸與拓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行走中,學生可以看到自然,看到歷史,看到世界之美;在研學中,學生悟書中道,明書中理,學以致用;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而又在探索中成長!